“你就这样离开,当真放心念儿?”
夜色深沉,周云曦在马车之中闭目养神,面容瞧着十分疲倦。她的左侧坐着一个十来岁的男童,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周云曦。
这男童,自然是慕成。
“父亲与安玉等人会照顾好她。”周云曦听到此言后便缓缓睁眼,眸中带着牵挂和不舍,“慕成,你知道的,如今能用最快的时间找到风弈的人,只有我。”
“话虽如此,可你还需要休息。”
慕成当然明白周云曦的话中之意。
毕竟秦风弈与系统挂钩过后,慕成或多或少能够感应到秦风弈约莫所在的方位。且距离越近,感觉就越明显。
若在京城,就只能大致知晓一个方向,而不知具体位置,没法将范围缩小,更没有办法告诉找寻秦风弈的队伍大致范围。
而秦风弈大致所在的方向,其实众人心中也都有数。毕竟跟着血迹蔓延的方向,就是秦风弈离去的方向。
可那又如何?血迹到了最后便消失的干净,再寻不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和消息。
这段时间以来周云曦一直都在等秦风弈的消息,可等了这么许久依旧一无所获,周云曦到底按捺不住。
今夜悄然离开侯府,再蒙骗过京城城门之处守城的士兵,周云曦也早就开始谋划打算。等了太久,周云曦再等不下去。
“你说风弈没有性命之忧,可为何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?”周云曦再次开口的时候已经过了许久,“若还昏迷不醒,那情况必定不妙。”
“或许被人钳制。”
慕成声音很轻,说出的话却让周云曦眉头狠狠一皱。
不得不说,慕成这话也有极大的可能。且相比之下,周云曦更愿意的是慕成说的这种可能。毕竟被人钳制,好歹当是清醒着的。
如此,可比昏迷不醒所以没法传回消息要好很多。
“世子妃到底何时离开的侯府!”
此时的秦侯府上下人人自危,尤其是跪了一地的守门侍卫更是浑身发颤。周云曦离开侯府可谓无人知晓,发现人不见的时候,周云曦也已经离开京城好几个时辰。
“这么大一个人,难道你们都不曾注意到!”秦老侯爷一张拍在桌子上,生生的将桌面拍出一条裂缝,“本侯养你们有何用!”
“侯爷息怒,此事怕怪不得他们。”
安玉过来的时候就见到侯爷发怒,因着其身份相对而言比较特殊,所以与侯爷说话的时候也并未有唯唯诺诺之感。
“之前云曦知晓世子下落不明之时,守在书房之外的侍卫们也没有发现云曦的到来。”安玉提及那时的事情,面色也不大好看,“这一次的情况,恐怕和书房那次相差无几。”
安玉的话让侯爷沉默,虽面色依旧阴沉,但到底没有继续发火。
秦老侯爷虽然心中气闷,但也知晓安玉此话不假。对于安玉而言,这整个秦侯府,她约莫只在意一个周云曦。
既如此,安玉便不会刻意帮着这些侍卫开脱。
“云曦不会功夫,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对他们下药的?”秦老侯爷轻叹一声,面色瞧着苍老不少,“倘使云曦出了什么不妥之事,风弈——”
说着,秦老侯爷就捂面长叹。
“侯爷放心,云曦定不会有事。”安玉轻声说着,虽然她心中也担忧的很,但为了让侯爷安心到底装出一副平静的模样,“她心中一向有数。”
“若有数就不会才生了孩子一个月就长途跋涉去边境!”侯爷依旧带着火气,这时候说话的声音也就大了些,还带着些冲人的感觉,“身边一个人都不带,她一人过去如何让人放心!”
“秦一与凌霄可出发了?”
话说到这里,侯爷便忽的问起凌霄与秦一两人。从知道周云曦离京之后开始,他便直接让秦一和凌霄追过去。
可到底晚了几个时辰,若要追上,怕还是要花些时间。最重要的,是去边境的路不止一条,没法准确的知晓周云曦到底走的那一条道。
这样一来,就更难追上周云曦了。
一想到这里,侯爷的面色就再度变得难看几分,一见便知其心中郁火极胜,轻易触不得霉头。
“发现云曦不见之后就已经追了过去。”安玉回答的干脆,不过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,“只是不知何时才能追上。”
此话让侯爷又是叹了一口气,面容越发愁苦。
“这京城之中说去边境就去边境的妇人,恐怕就郡主与云曦两人吧。”侯爷揉着眉心,显得颇为无奈,“宫里那处可传了消息?”
“让秦五去过了。”安玉的声音依旧轻缓,“皇上派了一队人马追出城去,届时与秦一和凌霄兵分三路,总有一队能够追上云曦。”
“去边境的路,一共有五条。”
秦老侯爷依旧无奈,叹气的频率极为频繁,好似将这几年没叹的气在今日叹了个完整,让人的心跟着揪起。
安玉同样无奈,只是事到如此,她也无法追出去。秦念那孩子若交给徐宁一人,徐宁怕是手忙脚乱,而若再让旁人看着,徐宁和安玉也都无法放心。
这样一来,安玉也只能留在秦侯府,与徐宁一道照看孩子。亏得秦念从出生开始就乖乖巧巧,除了饿了几乎不会哭闹。
也正是这样的乖巧,将周云曦的‘任性妄为’衬托的更加明显,让人不禁觉得周云曦还不如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听话。
“侯爷,万公公来了。”
就在这个时候,秦五匆匆入内,身后跟着万喜。再定眼一看,万喜的手中还拿着一道明黄的圣旨。
“这是皇上赏赐给念儿小姐的宅邸与金银珠宝、绫罗绸缎,本应好生宣读,然世子妃悄然离京,想必秦侯府中也手忙脚乱,皇上便道不必宣读,只让侯爷您接过即可。”
万公公一来就对着秦老侯爷微微拱手,此后将楚辞的话转述一遍。
此言末了,就将那圣旨双手奉上,然后才再度开口,道:“请侯爷接旨。”
“多谢皇上恩典。”
秦老侯爷也不墨迹,如楚辞所言,这个时候的秦老侯爷,确实没有功夫听万公公慢慢儿宣读。